您当前位置:首页 > 棒球杂谈 > 棒球经济学(棒球理论 巴菲特)

棒球经济学(棒球理论 巴菲特)

2022-10-12 03:08:32|红果资源站小编 |来源: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橄榄球经济学
  • 2、找一个动漫, 里面好像是经济学和棒球的?
  • 3、经济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什么是橄榄球经济学

橄榄球经济是指因为橄榄球比赛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橄榄球经济学是指对输相关经济现象的研究所形成的一门学科。

橄榄球在美国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橄榄球(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简称NFL)是美国的第一大运动,根据2007年美国权威调查机构Harris Poll关于最喜爱的体育运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列前四位的是橄榄球29%、棒球14%、赛车9%、篮球7%,最喜欢橄榄球运动的人数几乎等于后三者的总 和。橄榄球运动的商业价值以及它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智慧,都是其他运动所不可比拟的。 NFL冠军总决赛“超级碗”(Super Bowl)被称作“全世界最赚钱的单场比赛”,2007年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参加的42届“超级碗”广告费高达每30秒260万美元,总广告费3.36亿美元的收入是2004 雅典奥运会总广告费的2倍。在《福布斯》2007年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的球队里,前五支球队里有四支都是NFL球队,甚至NFL里最穷的球队都比NBA最富有的球队有钱。 不论是球迷人数还是经济效益,橄榄球在美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美国人是从骨子里爱上了这项运动,没有什么运动能比橄榄球更能展现美国人价值观,他们推崇个人英雄,重视团队合作,喜欢勇往直前,不向强势低头,在某种程度上,橄榄球比赛寄托着美国人的英雄梦。所以,橄榄球很快就风靡全美,并成为最受 关注的体育运动。Cheap NFL Jerseys 是在总决赛“超级碗” (Super Bowl)必不可少的宠物,同时那天是除了感恩节和圣诞节之外第三大节日。 在美国有“草地象棋”之称的橄榄球并不是一项简单粗暴的运动,它非常讲究战略战术,只有把力量与智慧结合在一起才能在球场上游刃有余。赛季前,教练会发给球员一本600多页厚的比赛手册,里面记录了上千种战术,每种战术会有十多种阵型,每种阵型又会有不同的球员配置,球员必须熟读手册,倒背如流。 三届超级碗冠军队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教练贝里提克在每个赛季开始前都会安排考试严格检查球员对比赛手册的熟悉程度。也许你会担心他们记不住那么多的战术,其实所有NFL球员都可以在场上熟练运用各种战术,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来自大学的高材生,这也是其他体育联盟所没有的。 除了拥有过人的头脑,橄榄球运动员还拥有全美最好的身体素质。爱国者队的近端锋本杰明•沃森(Benjamin Watson)卧推最大可以达到252公斤,他不仅力量惊人,还拥有过人的速度和弹跳,他的百米速度能够达到11秒,跳起后可以轻松完成双手扣篮,垂直起 跳高度达到1米多。因此,这些玩橄榄球的人都被认为是最强壮、最快、最聪明的运动员,他们身后不乏追求者。在2007 年Harris Poll 关 于美国女性最喜欢的运动调查结果显示,30%的女性选择NFL,MLB 14%, 赛车8%,NBA 7%,喜欢橄榄球的女性的人数比后三者总和还要多。如果这些枯燥的数据不能告诉你他们到底有多么抢手,那么让我们看看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当家球星汤姆•布拉迪,他的女友吉赛尔•邦辰就是一位世界顶级的模特。 橄榄球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运动不但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体育联盟和优秀的运动员而且所有喜欢玩橄榄球的人们都可以很方便的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在美国到处都能看到人们玩无冲撞式橄榄球,它不受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只要有一块空旷的场地就能玩。橄榄球在美国的普及程度就像国内的乒乓球运动一样高。 2007年全美电视台播出的所有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三个节目均是爱国者队的常规赛转播。他们2008年2月的“超级碗” (SuperBowl)总决赛收视率是MLB 及NBA总决赛收视率总和的三倍。优秀的球员带来的精彩比赛不但吸引了美国球迷的注意力,还受到全世界橄榄球球迷的追捧。来自NFL官方的数据表明,2005年的NFL总决赛“超级碗”(Super Bowl), 用31种不同语言向2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播,收视范围覆盖全球,有超过8亿的观众通过电视与美国球迷一起享受了橄榄球带来的震撼。

找一个动漫, 里面好像是经济学和棒球的?

将经济学与高中棒球巧妙结合,累积销量突破了200万记录的岩崎夏海原作的作品「如果高中棒球队的女子经理读了德鲁克的管理的话」(简称《如果德鲁》 ■故事简介《我要经营好棒球社并带领大家走进甲子园!》都立高中弱小的棒球社经理人川岛南手持着经营学大师德鲁克的著作『管理』并发出了这样的宣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励不幸入院的好朋友宫田夕纪。但是现在的棒球社却是问题重重。对社员有话却不直说的教练,时常会有各种疑问的俊足外场手、经常为作为队长而烦恼的四号投手、以及对教练心怀不满的投手。在南的面前各种难题接踵而来。对于棒球社来说顾客是谁呢?而为了引出社员干劲的个人管理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场将市场营销、社会贡献引向高中棒球的创新。南是否能应用『管理』中的企业经营和组织论的本质于高中棒球并率领棒球社的成员们打入甲子园呢?

经济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经济学上,在解释世界上要求客观中立,不做价值判断,仅仅回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是一种经济学思维方式。那么关于经济学的三种思维方式你知道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经济学的三种思维方式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学的三种思维方式

1、最佳投手做了击球员

巴比·鲁斯是一个优秀的棒球投手,1918年,他在世界职业棒球大赛上创下了连续最多的无得分局的投球记录,直到1961年这个记录才被打破。他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这一代人中的最佳投手之一,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投手。他既是团队中最好的投手,也是团队中最好的击球员。

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他无法既做投手又做击球员(投球需要耗费太多能量),所以球队经理米勒·哈金斯不得不做出选择。

尽管鲁斯在两个位置上都有绝对优势,但他在击球上有比较优势。鲁斯做投手的机会成本是如果让他击球的话球队将赢得的比赛数量。哈金斯认为鲁斯投球的机会成本高于他击球的机会成本。鲁斯成了最伟大的击球员之一。

1920年,他打出了54个本垒打。那一年,只有另一个团队集体打出的本垒打数和鲁斯一人打出的本垒打数一样。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像米勒·哈金斯一样,根据球员的比较优势去分配球员的位置。问题不是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哪个球员最好,而是该队更能承受起在任何其他位置上失去该球员。

当为一个球员在球场上寻找一个特定的位置时,正确的建议也许不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是最好的,而是他在其他任何位置上的价值都更小。

2、小麦战胜了T恤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商。自那以来,美国人口大幅增长,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上30%的服装都是由中国制造并出口的呢?

(我们做个假设:一个美国工人每天可以生产50件T恤或种植200蒲式耳小麦,一个中国工人只能生产25件T恤或50蒲式耳小麦。换句话说,相同数量工人,相比于中国,美国可生产2倍的T恤或4倍的小麦。)

美国的每个工人都能比中国工人生产出更多的小麦与T恤,在我们的简化模型中,在生产T恤和小麦这两件事上,相比于中国,美国都有绝对优势。

然而,绝对优势并不是故事的结尾。

对于美国生产的每件T恤,它都使用了本可以用于种植小麦的资源。当然,中国也是如此。但在我们生产T恤和小麦的模型中,在美国制造1件T恤的机会成本是4蒲式耳的小麦(200蒲式耳÷50件=4蒲式耳/件);在中国制造1件T恤的机会成本只有2蒲式耳的小麦(50蒲式耳÷25件=2蒲式耳/件)。为了制造1件T恤,美国必须放弃的小麦数量比中国更多。

相比其他生产商,当一个生产商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去生产1件商品时,我们就说他在这件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相比其他人,能够以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在我们的模型中,在生产T恤这件事上,中国相对于美国有比较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件T恤的机会成本只有2蒲式耳的小麦,而美国的则是4蒲式耳的小麦。

另一方面,在种植小麦这件事上,美国相对于中国有比较优势。

美国每次生产1蒲式耳的小麦时,它都要放弃生产0.25件T恤(50件÷200蒲式耳=0.25件/蒲式耳)的机会。然而,中国增加1蒲式耳小麦的机会成本更大:是0.5件T恤(25件÷50蒲式耳=0.5件/蒲式耳)。因此我们说在生产小麦上美国有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可以在拥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在生产T恤和小麦这两件事上,美国都相对于中国有绝对优势。但是美国在生产小麦上的优势要大于在T恤上的:美国的人均小麦产量是中国的4倍(/50),但是人均T恤的产量只是中国的两倍(/25)。

美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更好,但可以这么说,它在生产小麦上“更好的程度更大”。中国虽然没有绝对优势,但在生产T恤上“更差的程度更小”,因而其有比较优势。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国家不可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每个生产商的机会成本都取决于它生产不同商品的相对能力。逻辑告诉我们,你不可能相对于B更善于A,而同时又相对于A更善于B。)

相对于中国,美国不能既相对于T恤更擅长生产小麦,同时又相对于小麦更擅长生产T恤。因此,没有生产商能在每件商品的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并且每个生产商总会有拥有比较优势的时候。

3、馅饼奶奶不削土豆皮

我们可以用一个更贴近家庭的例子来认识这种国际贸易的情境。当你的家人在决定感恩节晚餐时,要让最好的厨师来做每一道菜吗?如果你的家庭规模很小,也许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晚餐;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大家庭,你就需要几个厨师来完成晚餐。

比如:奶奶是迄今为止最有经验的厨师,然而,土豆去皮这项任务总是外包给孩子们。这是因为孩子们在马铃薯削皮这件事上比奶奶做得更好吗?可能不是这样的。

奶奶在感恩节晚餐的每一项准备工作上都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孩子们可能在马铃薯去皮这项任务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孩子做馅饼更不熟练),这样就能让奶奶有时间去做那些棘手的馅饼。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比较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在进行抉择时,比“绝对优势”更加有效,“比较优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论你在纠结选工作还是选股票,去健身还是写文案,拥有这套思维会让你的选择更有科学性,达到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或许是实在对哥本哈根的闹剧不耐烦了,薛兆丰对英国某爵士主张素食的理由讽刺了一下。据说,供人食用的牛会放出许多甲烷屁,结果增加温室气体,因此爵士建议,最好大家都不再吃牛肉了,改吃素,甲烷自然减少。

薛博士问道,如果人不吃牛肉,转而像牛那样去吃素,岂不是牛屁变成人屁?温室气体怎会减少呢?在自然母亲面前,既然牛无权放屁,人不应比牛有更大的屁权。

许多人认为薛博士这种质疑简直是吹毛求疵,或者是无理取闹。他们认真地指出,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所不同,还讲解了一番植物纤维素的知识。

对哥本哈根那场闹剧,我比薛博士更加不耐,不耐到根本就不愿意理睬。不过,薛博士对人类屁权的质疑,倒让我不禁哑然失笑。我不懂植物学和畜牧学,不能从纤维素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薛博士果然是经济学专业人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骨髓,于是就见到了人所未见。仅仅为了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经济学就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

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虽然人人在行动上都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但自觉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很多——甚至很少。

一件事情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直接付出的代价,而是因为做这件事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事情中,价格最贵的那个。

说起来有些绕,举例解释一下就清楚了。你晚上去看电影,成本不仅仅是那张电影票和来回交通费,更主要的成本是,如果去看电影,那你晚上就不能做别的事情了。那晚上你可能做的其他事情,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再加上电影票等费用,才是你看电影的全部成本。

如果那晚你本来可以和巴菲特一起吃饭聊天的,那么,你看电影的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少有人能承受,因此,现实中,我们不会见到有人为了看电影而放弃和巴菲特共进晚餐。

机会成本的概念,薛博士和我本人的其他一些文章中早有解释,这里只是略为复述一下。我要说的重点是,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中,包含有“比较”的含义。理解了机会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以后,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具备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一个方案被否定了,被取消了,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个替代方案,和原来那个方案相比,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没有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人,往往不具备这种“比较”的意识。他们的“常识性”思维是这样的:某种方案有许多弊端,那么,就应该取消它,这样,就消除了弊端。我称这种人为线性思维者。他们的思维只能沿着一条线进行,从不左顾右盼。

牛放屁,也许确实会制造出甲烷。这件事看上去不太好。线性思维者自然就会想,既然如此,不养牛就好了,不养牛,自然没有牛屁,也就自然没有甲烷了。线性思维者就不想想,原来的方案是人吃牛肉,如果不能吃牛肉,人就要吃其他东西。人吃其他东西以后,会不会制造出更多的甲烷,或者其他温室气体呢?

薛博士是这样想的,并提出了他的质疑——或者说是讽刺。可见,薛博士不是线性思维者,他有“比较”的意识,是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拥有者。

和薛博士掰扯植物纤维素的有关知识是不得要领的。薛博士的意思,并不是分析植物纤维在人体消化道中的运行机理,而是想帮助那些线性思维者建立起“比较”的意识。这件事非常有必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件事很不容易。因为不容易,我们才成立专门的学会——铅笔经济研究社,来和薛博士一起做这件事。

机会成本,或者说“比较”的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务,都是利弊兼备的。没有那种两头甜的甘蔗。我们并不是在两头甜的甘蔗和一头甜的甘蔗之间做选择。这个意思还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表达:比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能既吃饼还有饼,等等。

任何方案,必然兼具成本和收益。人们要想得到这个收益,就必须付出那个成本。想要在人群中生活,就必须忍受别人的存在。想要中大奖,就必须买彩票并准备好不中彩。想要看电影,就得对着银幕呆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没办法让成本为零。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世界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好的。

被许多环保主义者指为弊端甚大的方案,其实都是人类改进成本收益比例以后的成果。汽油内燃机看上去污染很大,但它代替的是污染更大的蒸汽发动机。相比煤炭,石油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农民进城用煤气做饭,似乎提高了碳排放。但农民进城以前,要靠大量砍柴、烧柴来获得能源,那时的碳排放要多上好几倍。人们吃牛肉或许会增加一些甲烷,但却可以让那些原来吃不到牛肉的人得到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

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出现,仅仅因为这些现行方案还需要成本,就主张取消它们,结果只能是回到更糟的状态,让人们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只能得到更小的收益,而绝不会奇异地飞升到精妙的、成本为零的境界。许愿或者祝福并不能代替时间、钻研和劳作。

在那位爵士看来,不吃牛肉或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获得蛋白质。但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说,牛肉非常重要,最好能继续吃。如果有学者能够研究出更高效的畜牧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牛少放屁,或者把甲烷变废为宝,这才是真正的进步。如果没有这种新技术,而只是简单地要求人们不吃牛肉,那就是胡闹。大家凑到一起,在某地胡闹,就是不卖票的闹剧。

研习经济学,确实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人的行动。没有学过经济学,人们仍然会对世界和他人的行动有一些理解,但这种理解很可能是片面和错误的。经济学并不难,但不学习、不钻研,也不可能掌握。没有学习,却可以自发地理解如机会成本、边际这样的经济学概念,可能性非常之小,当然也就很难具备相应的那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人的脑子里,会有什么替代物?这个替代物是更好,还是更差?

这还用问吗?

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五个经济学原理

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是“折现”

折现的意思是,今天得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得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做折现。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种选择,是100天后给你一块糖还是101天后给你两块糖,你很可能会说,101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可能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快糖。

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

即时愉快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所以人们时常会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明天再开始减肥,我明天再写作业,我明天再工作。

还在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时候,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能是必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猿人他每天都在规划着未来,我明天再吃这块肉,我下个月再去冰河的另一边看看,我明年再造一个小猿人…

还有另一个猿人,我我现在就吃掉这块肉,我今天就要造一个小猿人。

哪个猿人更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来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在《异类》这本书里,马尔科姆提到,任何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他都必须花费一万个小时。

无论你是足球运动员,还是创业者,还是小提琴演奏者,这个一万个小时是必非充分条件。

不要以为一万个小时很简单,要达到这10000个小时,如果每天能为那一个目标花费3小时的话,必须坚持十年。

所以,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 学会弗拉门戈舞蹈,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写一本小说,拿到MBTI资格证,成为专栏作家等等等等。

之后,我再给我的梦想分类,我发现,虽然列了许多死前想完全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写作,MBTI,以及创业。

于是我开始记录我在我这三个梦想上投入的所有时间。

截止到上个月,我的10000小时倒计时分别是:

如果有一个人说今天给我一块糖果?我会说不,我要十年之后的那一千块糖果。

第二个经济学原理是——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当你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你觉得它很美味,当你吃第二个的时候,你已经没有第一口吃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如果你不停的吃下去,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吃第十个的时候,你可能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想,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之后去了硅谷,当时我的第二老板,也就是非直属老板是Jack Smith。他21岁就进入苹果公司担任研发技术人员, 27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网络邮件服务系统Hotmail,后来又再创了其它的创业公司。

有一次我就问他, 高富帅先生,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硅谷名利财全收,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东西。你开第一辆跑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我的意思是,在什么都得到了的那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剩下的六七十年里你还追求和渴望的是什么呢?

Jack和我说,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为50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

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7.5万美元。

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2.5万美元提高到5.5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仅仅提高了9%。

为什么?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是会递减的。

如果你所渴望和追求的是这些东西,到了最后你一定会失望的。

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

如果你丢了一张电影票,你会再买一张继续欣赏电影吗?还是你会觉得这样等于你掏了两倍的钱,赌气不看电影了?

在北大读了经济学双学位之后,我又在密西根大学继续读了经济学硕士。可是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做和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就去硅谷的创业型公司里工作了。

一年后我又回国,重新开始一切,做了自由职业者,做MBTI性格分析师,做撰稿人写书出书。

我妈说,你经济学不是白学了吗?

我说,怎么样才算没有白学呢?

她说,从事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啊。

我说,经济学相关的工作是什么?

她说,金融啊,银行啊,投行啊。

我在做性格分析师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客户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有很多困惑。

有的人和我说,我学的是CS,可是我真的很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喜欢广告,可如果我毕业之后不做IT民工,重新开始从事广告行业的话,我以前学的CS不都白学了吗?我没有任何优势。

还有的人和我说,我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女孩,她漂亮而且职业稳定,我当时寂寞就和她在一起了,但是之后我发现我和她真的性格不合,可是房子也装修了,证也准备领了,但我现在越来越痛苦,我真的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我该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出路呢?

很多时候,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只看见了过去,我过去为了这投入了多少时间,我过去为这个花费了多少金钱,我过去为这个付出了多少努力。虽然过去的选择完全是错误的,你也不甘心放手。

忘掉过去,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它不应该影响你对现在和未来的选择;忘掉过去,从今天起真正过你想过的生活。

第四个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放弃其它你喜欢的东西。

你们觉得上天最公平的是什么? 上天最公平的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

回国之后我一直很犹豫,我本来是计划回国创业的。但是我同时也想做MBTI性格分析师,也想写作。我不仅仅想写性格相关的书,我还想写小说。可是我一天只有24个小时。

我喜欢的一句话是,I can do anything, but I couldn’t do everything。你能做任何事情,但是你不能做所有事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时候该舍呢?

雅虎新上任的CEO Marrisa Mayer能每天加班到凌晨,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周末加班也没有问题。

她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精疲力竭,因为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其它我们心里很珍视的东西,所以我们感到愤怒。比如每周二和朋友聚会,比如儿子的足球比赛,比如和妻子一起渡过周六。只要这些东西得到了保护,你就不会感到疲惫。

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什么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弃的。每个人都必须给自己划一条线,而且必须让你自己来划这条线。

第五个经济学原理是“外部性”

外部性的意思是,市场活动里的双方不经意的给没有参加市场活动的第三方造成了影响。蜜蜂盗花,却让花开茂盛。

在六年前我是如何知道北大的经济学双学位的这个项目的呢?当时我天天在北语的图书馆学习,每个人都有固定座位,大家渐渐熟悉而来起来。坐我旁边的一个学长有一天晚上忽然和我闲聊起来,提到北大的经济学这个项目。于是我第二年才报考了经双。

如果没有当时那个学长的不经意的分享,我也不太可能知道CCER的这个项目,也不可能去报考,也不可能拿到经济学学位,也不可能去密歇根大学读经济学硕士,也不会出版一本和经济学相关的书。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人生就在那个晚上悄然被改变了轨迹。CCER的经双就是一个跳板,给我带来了很多我本没有预料到的“外部性”。

很多时候,你不可能知道你做一件事情对他人会有什么“外部性”的影响,但是,你必须去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便那只是很小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到了最后,它一定会给其他人带来积极的“外部性”。

点赞1295 收藏537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文章为红果资源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